保险应该怎么买?保险界四大金刚是什么?

奶爸保 2021-06-30 14:32:00
原创

买保险的关键是规划,然后是产品,最后才是保险公司。


很多人买保险都是不懂的,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可以保什么,买了就将合同丢一边不管,到理赔才来慌。


我们认为,保险搭配和理赔是每个人都需要亲自掌握的知识技能。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每个产品的具体保障及以后理赔的注意事项,清楚现在和未来应该如何规划和调整方案的。而不仅仅是买保险,买完了事这么简单。


插一句哈,我们很多朋友断断续续花了好多时间研究,前后纠结了很久,或者买了后看到有更优秀的产品上线又纠结要不要换,其实真没必要。


因为,保险只是我们整个人生风险管理的其中一个工具罢了,我们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花一两周甚至一个月时间,狠下心来研究各种保险知识


然后定下方案计划,最后就是按计划执行,整个家庭保障体系搭建完成后,就安心工作赚钱,构筑我们人生的第二道更重要的防线。


好了,我们直接进入今天分享的内容,内容很多很干货,大家尽量跟紧。


01 科学投保五大原则

02 四大险种介绍

03 疑难解惑

04奶爸总结


01 科学投保五大原则


1、先大人后小孩


在大人保障足够的前提下,再考虑宝宝的保障。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下,如果宝宝保障不够,大人可以赚钱;但如果大人出了什么事情而且没有足够的保障,家庭可能就熬不过去了。所以,先保障大人很重要。


2、先保额后期限


没有人知道风险什么时候来临,当风险来临,保额不够的话就起不到很好的转移风险的作用。所以,保额比期限更重要。举个例子,比如重疾险,同样4千保费,可以买30万保终身,也可以50万保至70岁,奶爸会建议50万保至70岁。


3、先保障后理财


保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转移风险,我们要先把人身保障做到位了,才考虑用保险理财。奶爸反对在保障没有足够的情况下,去买任何理财功能的保险,比如分红险、教育险、养老险。


4、先风险后概率


这个可能是奶爸的原创概念。优先考虑能不能有效抵挡极端风险,而不是风险发生概率。如果大风险来临时不能有效抵挡住,再大概率的小额理赔事件是没有用的。


5、逐步配置长期规划


买保险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次性买完就不用管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一辈子的规划问题。比如,奶爸现在刚给全家做了首次配置,那么我还会同时规划好,未来5年或者8年,我还会做怎样的调整。这个才叫保险规划。


02 四大险种介绍



四大金刚分别是,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看保障内容就可以很清晰看出他们的不一样,相互之间会有重叠,但各自起到的作用和保障的阶段又不完全一样。


先看保障责任和赔付类型,要注意的是,这四大险种里面,只有医疗保障责任(包括医疗险和意外险里面的医疗责任)是报销型的,就是花多少报销多少,不能重复也不能多报;


其他三种都是给付型的,也就是符合合同约定就直接赔约定的保额,这三种是可以叠加赔付的。


举个例子,比如某个人意外车祸导致昏迷,最后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身亡了,那这四大险种怎么赔呢?


首先,是意外导致的,那意外险的就可以用了,那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就可以先用意外险里面的意外医疗去报销,剩下不够用的再用医疗险里面的住院医疗责任来报销。


因为意外导致了昏迷,昏迷达到了重疾赔付条件的话,重疾是可以赔的,然后最后身故了,寿险、意外险都是可以赔的。


也就是,重疾险、寿险、意外险的保额都是可以叠加赔付的,但是住院医疗险和意外险里面意外医疗责任是不能叠加赔的。


那如果这个例子不是意外导致的呢?那整份意外险就不能理赔了,只能赔付前面三种。


下面我们重点说说,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


第一,作用阶段不一样,医疗险主要解决住院期间的治疗费用,而重疾险更多的是一种收入补偿,是解决出院后没有收入能力,但却要还房贷和解决小孩子的教育生活费用支出问题。


第二,赔付类型不一样。医疗险是报销型,花了多少报多少,需要出院后拿到单据找保险公司报销;重疾险是给付型,符合合同约定条件,就直接赔保额。


第三,两者间各有优劣,比如医疗险是短期险,大多数都是一年期的,存在停录风险,而重疾险是长期险,不用担心停录问题;


还有就是医疗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会随着年龄增大而越来越贵,长期重疾险采用的是均衡费率,每年的保费都是恒定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说说四大险种


首先我们说一下寿险寿险是奶爸最喜欢的险种。


寿险按期限分定期的和终身的,奶爸比较推荐定期寿险,很便宜。


比如说,30岁女性,50万保额,保20年,每年只需要250块左右。他的特点是杠杆高,很少的钱就能获得很高的保障,作用是防止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早亡给家庭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也就是极端风险。


所以,寿险是给有家庭经济收入的大人买的,小孩子和老人严格来说是不需要寿险责任的。


因此很多大人给宝宝买的重疾险是带身故责任的,会贵很多,占用了很多预算,其实是不太合适大部分工薪阶层的。


这个我们说重疾险的时候大家就能感受到了。


那么寿险的保额我们怎么来计算呢,理论上大致如下:


用负债+未来的教育生活费用支出总和 — 现有流动资产(比如现金基金股票等) = 家庭寿险缺口保额,然后这个保额再按照夫妻双方的年收入比例,按比例分配。


这个只是理论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如奶爸的房贷350万,奶爸当时想都没有想,直接买了300万的保额,保30年,每年4500元。


那这30年里面,我无论是什么原因身故了,我的家人就能直接拿到300万的赔偿了。


定期寿险要买多久呢?


寿险的期限主要以能覆盖家庭经济风险最大的阶段为主,一般都保至小孩出来社会工作,经济独立后。


那定期寿险怎么选呢


因为寿险就是保身故和全残,所以保障责任很简单清晰,因此在选定期寿险的时候,主要关注性价比和免责条款,然后就是其他。


然后我们说说大家最常接触到的重疾险


重疾险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很多种,我只列举大家常见的,比如


按期限分,可以分为:短期(一年期)和长期(保至70岁/终身)


按重疾赔付次数:单次赔付/多次赔付


按是否含身故责任分,分为:储蓄型(很多人也叫返还型,含身故责任,身故和重疾共享保额)/消费型(不含身故),大家平时看到最多的就是储蓄型的,现在消费型的重疾险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认可接受。


说完重疾的分类,我们再说一下重疾的确诊赔付,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


很多代理人宣传,重疾险确诊即赔,买了重疾险就不用怕没钱看病,其实是不对的。重疾的赔付类别,其实分三种四类型,具体分类如下图:



第一种比如像癌症、双目失明这些比较确切判断的,无论你治疗不治疗就是马上确诊即赔;


第二种像器官器官移植术啊之类的,是要求实施了相关手术才能赔的;


第三种是要达到确认的状态才能赔付的,比如深度昏迷,一般是要求维持使用呼吸维持系统96小时以上。


看完了这个,是不是觉得重疾险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那重疾险为什么也是很重要的呢。


因为他主要的作用阶段不一样。重疾险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收入补偿,主要解决出院后没有收入,又需要持续的康复理疗、营养品、教育和生活费用支出。


这里引申一个话题,重疾险怎么选?


很多人很纠结重疾险到底是消费型好还是储蓄型好,是终身好还是保到70岁好。


我这里简单解答一下:首先要看你的预算。


这里先看消费性和储蓄型的对比,消费型重疾不带身故责任,比带身故责任的储蓄型重疾便宜30%左右,弊端就是达不到重疾赔付条件但是身故了是不能赔付的,这时候可能已经花了好多钱了。


再看保障期限,保终身贵,但是优点是现金价值80岁才下降,而且不用担心70岁保障期到了后没有保障。保到70岁正好和保终身相反。


所以,各有优劣,不能说哪个更好,只能说那个更合适。


有预算,那当然保储蓄型含身故和保终身比较合适,预算不太足的,可以考虑保至70岁,或者直接分开两份,终身和定期搭配买。


如果在这两者间很纠结,奶爸还教你一招,还可以结合未来的规划来做决定,比如可以先买份保终身的,稍微牺牲一下保额,未来几年经济收入再好点了,再加保一份买保到70岁的,毕竟保险也是一个逐步配置的过程。


保险的配置,真的是因人而异,可以很灵活的,没必要太参考其他人的选择。


考虑完是储蓄型还是消费型,是终身还是定期这些大的框架后,接下来就是考虑其他细节内容的时候了。


我们要重点关注:重疾险多次赔付的分组是否合理、间隔期是多少天、轻症保多少种、高发轻症是否涵盖、轻症是否分组、特定疾病额外赔付等保障性的内容。


然后才去关注其他功能,比如:保费返还、投保人豁免等等。


因为说白了,这些东西只是额外附加功能,都是要钱的,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些额外功能而特别选择某个产品。



接下来,我们说说医疗险。


医疗险,从保障责任分:住院和门诊。然后在住院医疗险里面,又有两种常见的划分,就是百万医疗险和小额医疗险。


百万医疗险就是保额一百万以上,但是有一万块免赔额,超过一万块部分才赔付。小额住院医疗险一般保额1万或者3万,是百万医疗险的补充。


医疗险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医疗费用问题,是社保的重要补充。百万医疗险是我认为要最优先配置的险种。但是很可惜,很多人的保单上都是缺失的。


很多人觉得保险贵,其实就是一个误区,因为他接触的都是卖几千块上万块,理赔很严格的重疾险,他没有接触到几百块就可以报销几百万的这种百万医疗险。


所以才觉得保险很贵,骗人,而不敢踏出第一步。


我举例说明医疗险和社保是怎么互为补充报销的,大家就知道他有多重要了。


比如奶先生住院花了50万,因为社保有报销额和用药限制,很多进口药和昂贵的治疗手段都不能报销,所以出院后社保只报销了40%,也就是20万,那剩下30万就需要找商业医疗险也就是保险公司报销了。


具体这30万能报销多少呢,要看你买的医疗险的保障责任。以我一直努力普及的百万医疗险为例,30岁,300万保额,只需要300块左右一年,但是有1万的免赔额,也就是说超过1万的部分才赔,1万内的费用要自己掏。



那上面例子,社保报销后剩余的30万里面,1万要自己掏,剩下29万保险公司都可以报销。


我看到很多保单,里面都只有1万保额的住院医疗险,没有真正保命的百万医疗险。而且你要知道,百万医疗险的价格其实和小额住院医疗险的价格差不多的。这个就是很不合理的保障体系。


然后我们简单说说医疗险的续保吧,目前最好的续保条件就是,不会因为你的健康变化和历史理赔情况而单独调整你的费率。简单粗暴理解,就是不会针对你一个人动手,而是全社会一起调整。


那这就隐含两个变量,未来要么全社会一起加价,要么产品直接停录,所有人都续保不了,这个就很危险了。


很有可能我今年身体有了小毛病,明年产品停录了,那么我永远都买不了医疗险了。


所以,选择医疗险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产品稳定性好的,那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销量大的(比如网红百万医疗险众安尊享e生),一个是大公司(比如平安e生保)。


意外险,我们就不说那么细了,就简单说一下常见的套路吧。


很多意外险将自驾车意外保额设置成100万(很多设置成只是在车内死亡的才是100万哦,如果是走出车内,在去医院途中死亡的,不是100万哦),将航空轮船这些不高发的意外保额放大到300万,


然后将最高发的,比如摔下楼梯啊,被车撞啊,被广告牌被花盆砸啊,统统归为其他意外,只保10万。


还有的,将意外险做到套餐里面或者做成长期的意外险,隐藏性价比等等。这些大家看看我们公众号的测评文章就可以了,这些产品的名字一般喜欢叫,百万任我行,百万身价,百万畅行等等。


03 疑难解惑


1、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1)《保险法》第八十九条规定,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第九十二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翻译一下就是,人寿类公司可以破产倒闭,但是不能解散。如果倒闭,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必须转让给其他人寿类公司,不能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家指定人寿类公司接盘。


(2)中国的保险保障体系,全世界最先进,目前只有欧盟跟中国一样采用C-ROSS体系,美国新加坡日本香港等都要落后好几代。


2、小公司理赔难吗?


这个也是争论很多的地方,各有各的立场。大公司说小公司倒闭没有服务,小公司说大公司又贵又坑。那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大思考一下,看看对不对。


1、保险其实是一份合同,所以赔不赔是看合同,不是保险公司大小。


很多人会觉得,保险合同很复杂看不懂,保险公司玩文字游戏,就是为了不赔钱。


这种想法老实说,格局很小。大家如果看了比较多的保险合同会发现,都是大同小异,甚至很多地方的规定都是一样的,为什么?


因为产品备案、合同都是要经过监管机构审核的,合同是不能和法律也就是《保险法》相抵触的,很多合同里面的约定其实就是保险法的约定。


难道国家也会一起骗我们么?有这个必要么?


其次,奶爸认为,合同写的这么详细清楚,其实是对我们消费者的一种保护。


两个原因,1、如果不是这么严谨详细约束性这么强,那保险产品肯定比现在还贵,因为太宽泛理赔范围和理赔定义,肯定理赔率也高,这样的话我们就更买不到很高的保障了;


2、如果不是这么严谨,保险公司更有可能扯皮。比如有的人觉得,规定出险后10天内要通知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不想赔。


其实有没有想过,是为了保护我们呢?如果没有这条,那万一你第8天才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不是可以说你通知太迟,影响理赔事故判定?


所以,很多事情,站在更高的维度看,换个角度看,会不一样。


3、保险公司并不靠拒赔赚钱。保险公司赚钱有三差。死差、费差、利差。


死差就是预计死亡人数和实际死亡人数的差异,可以理解为赔付率估算的偏差。


费差就是预计的营业费用和实际营业费用的差异,可以理解为经营成本估算的偏差。


利差就是投资收益了。


很明显,死差和费差,都是有固定模型或者经验可以测算的,同一个保险公司年度之间或者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不会出现太大差异。因此,决定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好坏的主要因素就是利差,也就是投资收益。


也就是保险公司并不是靠拒赔来赚钱的,是靠用我们的保费来投资赚钱的。可能有人也会说,那他肯定少赔一单是一单啊!我觉得还是格局小了点。


如果你是保险公司,因为现在新闻传播速度那么快,无理由拒赔很容易被社会广泛曝光。


作为管理层,经营策略肯定不是指导下面的部门尽力拒赔,因为法律里面有一个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对我们消费者是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的,这个是我们对抗保险公司拒赔的有力武器。


4、代理人淘汰率高,换了代理人跟进不是利益相关,很难提供所谓的服务。


理赔关键是靠大家自己,买了保险并不是一劳永及,大家自己和家里人一定要理解和记住,每个险种的作用,理赔的注意事项等等。


我们的客户和我们反映,曾经因为病例多写了一句话而导致被拒赔,当然了因为合同本来就约定了既往症是不赔的,他也很能接受。


但是其实当时他是可以不递交哪一张病例上去的。


如果他本来就掌握了理赔的关键技巧的话,其实他是可以避免被拒赔的。所以,理赔不要靠任何人,要靠自己。


04奶爸总结

讲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保险应该怎么买,还有保险四大金刚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如果大家挑选保险有什么困难,可以添加奶爸微信:naibabao86 进行1对1咨询,现在关注“奶爸保”公众号,回复“官网”,还可以获得属于您的专属资料包,让您买保险变得更简单。


标签:
热门工具
1000+产品评测
您选的保险坑不坑,一目了然
1对1保险方案定制
免费定制专属保险方案
保险知识库
能解答您投保前中后90%的疑问
产品对比
智能对比多款产品优缺点
{{msg}}
称呼
先生
女士
电话号码
验证码
问题类型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关注微信公众号『奶爸保』
扫一扫
公众号二维码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