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重疾险多少岁比较合适?需要注意什么?

奶爸保 2020-12-09 18:08:00
原创

买重疾险多少岁比较合适?可能很多朋友都会纠结这一点,是20岁、30岁?还是40岁?


买早了,怕用不上;买晚了,怕买不上;没买,面对风险束手无策。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真是玄学啊,今天奶爸就和大家聊聊买重疾险比较适合的年龄以及买重疾险的注意事项。


丨为什么要买重疾险?

丨买重疾险多少岁比较合适?

丨买重疾险需要注意些什么?

丨奶爸小结


一、为什么要买重疾险?


奶爸认为,配置重疾险的原因不外乎两个:


1、人患上重疾的概率比想象的高。


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非养老金生命表,以及《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的显示:


男性一生患重疾的概率是74%,女性一生患重疾的概率是68%。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重大疾病的风险会越来越高,日常我们除了要积极锻炼强健体质外,配置完善的保险来规避重大疾病风险也是必要的。


买保险


2、患上重疾,家庭承受的经济压力大。


因病返贫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都承担着房贷车贷,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


家中任何一个人患重疾,足以打破一个家庭的经济平衡。


虽然大多数人享受着医保的福利,或者购买了相关的商业医疗险,但这也只是报销医疗费用,报销时限制也比较多。


有些朋友可能不了解医疗险和重疾险的用途,认为只配置其中一种就行,这是错误的:《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区别有哪些?买哪个比较好?》


至于重疾险,由于赔付方式不一样,作用有两点:


(1)重疾险的一次性给付,可以为被保人提供一笔钱作为经济保障,有效地补充了患病期间无法工作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重疾险给付的保额,也可以用于医疗险无法补偿的部分,比如免赔额和保险范围外的费用等等。


二、买重疾险多少岁比较合适?


投保年龄对于投保重疾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重疾险产品保费


我们都知道,重疾险对于年龄是有限制的,通常在60岁之前,年龄越大,配置重疾险所需要的保费就越高。


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上重疾的风险也在增长,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就越高。


所以说,从产品保费角度出发,买重疾险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参考年龄。


一般来说,越早配置重疾险,保费越低,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杠杆率,产品性价比也就更高。


保险知识


2、投保人身体状况


结合第一点,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况走下坡路,难免有些小病小痛,此时面对健康告知,能否顺利通过是未知的。


重疾险的健康告知相对其他险种,是比较严格的。保险公司会询问投保人过往的疾病,有些时候甚至要提供体检报告。


如果有某些情况不符合健康告知的条款,很可能就投保不了心仪的重疾险产品了。


因此,无论是从重疾险产品保费,还是投保人身体健康状况出发,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最好是趁年轻买,年轻的时候身体健康状况好容易买上,保费也相对便宜,性价比更高。


不知道买哪款重疾险产品比较好?没关系,奶爸整理了一系列优秀的产品,详情点击:《2020年12月重疾险产品排名,重疾险产品买哪个?》


三、买重疾险需要注意些什么?


配置重疾险,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保额,保额充足才能有效地转移风险。


重疾险的保额如何选择?


建议大家大致计算一下家庭未来五年的生活开销,子女的抚养费用,父母的赡养费用,还有债务,再考虑保险的预算。


奶爸建议大家,重疾险的保额至少30万起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更高的保额。


其次,是重疾险保障期限的选择。一般来说,重疾险的保障期限分为一年期,定期和终身。


所以奶爸建议,预算充足可以选择终身重疾险,预算有限选择定期重疾险。


重疾险的更多选购技巧,奶爸之前整理了一期干货满满的文章,猛戳了解:《重疾险怎么买?五步教你弄懂重疾险!》


四、奶爸小结


种一颗树的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回过头来看开头的问题,相信大家能明白防范于未然这个道理了。


买重疾险,没有最适合的年龄,有的是最适合的产品。


奶爸的建议依旧是,对于重疾险的配置,要趁早,当然也要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


奶爸保专业保险测评分析,以客观中立的态度,为用户量身定制保险方案,帮您一次选对保障,少花冤枉钱!有保险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奶爸全程为您解答。


标签:
热门工具
1000+产品评测
您选的保险坑不坑,一目了然
1对1保险方案定制
免费定制专属保险方案
保险知识库
能解答您投保前中后90%的疑问
产品对比
智能对比多款产品优缺点
{{msg}}
称呼
先生
女士
电话号码
验证码
问题类型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关注微信公众号『奶爸保』
扫一扫
公众号二维码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