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互联网人身险的发布引起了保险业的大动荡,目前互联网90%在售的理财险正陆续停录,高质量的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即将成为历史,保险行业也迎来新一轮洗牌。
就像去年的重疾险新规改革一样,市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和重疾险新规都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都在推动保险行业的良性发展。
今天,奶爸给大家整理了以上两个新规对保险行业的变化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
并且来探讨下明年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一家之言,有不同看法,欢迎在文末留言,互相讨论。
01重疾新定义
去年对整个保险业来说,最重磅的影响当属11月重疾险新定义的落地《重疾险新定义,你搞明白了吗?》
对比以前的重疾险定义,新定义的变化主要有:
1. 必保疾病新增3种重疾、3种轻症,必保重疾种类由25种扩展为28种
新增的3种重疾:严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肠炎
新增的3种轻症: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
其中新增加的3种轻症,是我们最高发的3种重疾,将这3种疾病增加到轻症当中,有效降低了理赔门槛,让被保人在疾病初期就能得到保险金治疗。
2. 轻症赔付比例不超过30%,轻度甲癌从重疾降为轻症
旧定义产品的轻症一般能赔付45%基本保额,有些产品加上额外赔,最高能赔55%基本保额。
对我们来说,比例下降了,拿到的钱当然就会变少。
例如同样投保50万保额,罹患轻症,旧定义产品能赔22.5万,新定义的只能赔15万,整整相差7.5万。
为什么银保监会要这样要求?
因为重疾险归根到底是保障重大疾病的险种,轻症只是次要保障。
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更应该在重疾上给到我们更好的保障。
这一点我们看今年的重疾险就会发现,设计思路是往这个方向偏移的,更多地在重疾保障上给到我们更大的惊喜:
像信泰的超级玛丽4号,如果罹患癌症2年后持续治疗,则额外给付30%保额;复星联合达尔文5号荣耀版,给到额外的癌症药品津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而原本高发的轻度甲状腺癌从重疾降为轻症,则是出于现实考虑:
甲状腺癌人称“懒癌”,对比其他癌症来说,它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很高,特别是轻度甲状腺癌,治疗费用并不高,但却是保险公司理赔的重灾区。
奶爸今年协助的理赔案中,就有买了去年重疾险产品的客户因甲癌出险,实际治疗只花费了十几万,但却拿到了保险公司几十万的重疾保险金。
银保监会将轻度甲癌放到轻症,降低理赔成本后,保险公司就可以将这部分补充到更重要的保障当中。
3.部分重疾定义更加明确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有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得以改善,以往的一些理赔标准已经不适用于现在,因此官方重新梳理并明确定义了新的理赔标准。
其中一些疾病的理赔门槛降低了,例如冠状动脉塔桥术,原本要实施开胸手术才能赔,现在实施微创的切开心包手术也能赔。
也有疾病的理赔要求更细致了,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原来只需3项条件,现在却要提供更多的证明。
但不管怎么说,理赔定义更明确、清晰之后,理赔时保险公司“抠字眼”、“玩文字游戏”的空间就变少了,理赔纠纷也会变少,这对保险公司和消费者而言都是有利的。
结合今年的新定义产品来看,重疾新定义落地后,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1. 价格变贵。这个在去年就预告过,今年的价格普遍比去年的要高一些。
2. 产品的重疾保障变得更给力。
3. 疾病理赔定义更科学、具体,理赔纠纷会变少。
总体而言,重疾险新定义是官方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做出的整改,长远来看对我们是利大于弊的。
02互联网人身险新规
来到今年,保险业又迎来了一颗重磅炸弹:10月22日,银保监会下发互联网人身险新规《互联网保险监管新规来了,2021年哪些保险产品要停录?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
这一次,面向的是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尤其是保险公司。
互联网保险带给消费者们不少好产品,但同时在产品设计、销售、服务以及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例如产品设计过于激进,性价比过高导致利润过低甚至亏本。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长险短做很容易让保险公司出现资金流动风险。
投保页面的退保、咨询、重要条款等功能和信息隐藏较深等等……
毕竟互联网保险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之前没有特别明确、细致的规范,要如何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也是一个逐步探索完善的过程。
所以到了今年,银保监会对互联网保险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范:
1.谁能在互联网上卖保险
未来保险公司如果想在网上卖保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目前只有少部分公司不符合,大部分公司还是能继续网销的。
而且这个要求并不高,即使目前暂时不符合,等调整之后,依然可以在互联网上经营。
2.能卖哪几类保险?
未来能够网销的险种有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我们最需要的四大保障型险种都有。
3.谁能销售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
而如果要在网上销售年金险、增额寿,保险公司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这点对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目前只有20家老牌的保险公司符合,
这也就意味着明年许多保险公司都无法销售年金险和增额寿,如今互联网90%的产品都要停录。
4.应该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5.怎样使产品定价更科学?
建立定价回溯机制,严格监控实际经营情况与预定价格的偏差情况,让总精算师直接负责。
这一次的整改,对消费者来说,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点:
1.网上的保险全国能买,大部分保险都不限制地域,异地投保的问题迎刃而解。
2.明年的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收益大概率会比现在低。目前大部分收益高的产品都是中小型保险公司推出的,因为它们压缩成本的空间更大,能够给到消费者更高的利益。但它们目前大部分都达不到新规的要求,无法再销售年金险和增额寿,现有的产品要在12月31日前全部下线。
3.在互联网买保险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4.产品的价格更科学。
此次新规建立的定价回溯机制,会更严格地监控保险公司对产品的定价。但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不再敢设计出太激进的产品打价格战攻占市场,性价比高的产品(例如重疾险和医疗险)或许也会变少。
03奶爸总结
虽然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每一次的新规都是在推动保险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就拿互联网保险新规来,大家可能觉得这次互联网保险新规对消费者不太有利,收益高、性价比高的产品变少了,我们“薅羊毛”的机会也在变少。
但其实站在行业的角度,长远来看并非如此。
举个例子,当年的外卖市场,竞争激烈,有饿了么和美团这样的巨头,也有百度外卖、淘宝外卖等规模小一些的外卖平台。
一开始大家都在拼命抢客源,你给的优惠力度大,那我给的补贴就更多,但现在,只剩下饿了么和美团。
虽然这两家现在还在竞争,时不时就给优惠券、满减补贴,但我们会发现,价格并没有因为竞争就降下来。
放在保险行业也类似,但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更高:
新兴保险公司一开始为了攻占市场,会推出性价比极高、收益很好的产品。
但如果收到的保费拿去投资还没开始盈利,那头就有一大批客户要理赔或退保,很可能导致资金周转发生问题,后续这样的好产品自然也会变少。
而线下产品的价格,大家是高不可攀但也没得选择。
只有整个行业好了,对消费者才好,只是可能要经历一定时间的阵痛,我们也不用抱着太悲观的心态看待每一次调整。
但如果目前就有用保险来保障或理财的需求,还是尽早抓住眼前的优质产品、尽早获得保障。
毕竟今年之后,好产品的出现或许要等到新规动荡过去、行业稳定下来,但要等多久,谁也说不准。
想要了解更多理财险可以看奶爸整理的最新榜单:《2021年11月保险理财险榜单,理财险产品哪些值得买?》
奶爸保专业保险测评分析,以客观中立的态度,为用户量身定制保险方案,帮您一次选对保障,少花冤枉钱!有保险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奶爸全程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