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银保监会再次发布《关于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通报了。
上一次通报是在今年年初,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纷纷停录调整,
而这次的人身保险产品问题通报,自然也少不了对增额终身寿险的问题陈述。
通报中就详细指出了24家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条款表述、费率厘定、精算假设等方面的问题,并要求其在12月5日前进行整改。
面对银保监会的这一突如其来的举措,各大保险公司也得在开门红之余进行产品整改。
而对消费者而言,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的保单权益受到影响,今天奶爸就对此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 人身险通报涉及的保司
| 人身险通报涉及的问题
| 奶爸总结
一、人身险通报涉及的保司
此次被监管部门点名的保险公司有24家,加上年初通报的28家,除去重复上榜的保险公司之外,今年累计有43家保司因人身保险的问题上榜。
年初的通报后续大家也都知道,上榜保司旗下不合规定的产品陆续停录调增,已经投保的业务不受影响。

而此次的被点名的保险公司,及其相关违规的产品依旧会按照这个流程进行调整,而已经卖出去了的保单就必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保障被保人的权益。
二、人身险通报涉及的问题
保险公司之所以被点名通报,就是因为其承保的产品不合规定,而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也正是保险产品。
奶爸以本次通报中的“刺头”产品增额终身寿险为例子,为大家一一解读此次通报的主要内容。
通报中指出,凡是涉及以下三个问题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就需要立即停止销售。
(1)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
增额比例常见于增额终身寿险,常见为3.5%也能超过这比例,定价利率也就是实际收益率不得超过3.5%,通过现价测算可得。
有的保司通过设计过高的增额比例,然后以此宣传为实际收益率,误导消费者。
(2)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率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
(3)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
至于剩下两点的中涉及到很多保险精算的术语,比如利润测试、附加费用率等等,这些都是保司在设计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利益使用到的测算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这两条内容就是银保监为了防范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过低,而产品预定收益涉及过高未来导致利差损风险。
毕竟今年来73家寿险公司前三季度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在2.7%左右,高的也没达到3.5%,
又如何追得上增额终身寿险3.5%的预定收益,风险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通报中的点名的保险公司产品中也有展示,比如中国人寿、长城人寿等公司共32款产品就存在定价不足的风险。
不只是增额终身寿险,通报中指出了不少保险公司医疗险以及重疾险产品设计方面的问题,都亟需整改。
三、奶爸总结
这份通报看似突然,但也早有迹象。
受大环境影响,今年的投资并不乐观,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下保司还要背负着高利率保单的包袱。
而此次银保监会的通报即使为了帮保险公司规避风险,也是对增额终身寿险和健康险等人身保险进行规范。
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整体影响并不大,未停录的产品依旧可以正常投保,已经投保了停录在即的产品权益不受任何影响。
不过受此次通报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很难再看到预定收益率接近3.5%的理财产品了。
想要了解更多理财险可以看奶爸整理的最新榜单:2022年11月理财险榜单,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哪款产品好?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
客服热线
奶爸保

